了解酱香白酒生产工艺
坤沙工艺
坤沙工艺生产的酒称为昆沙酒,这种工艺生产的酒是地道的酱香酒。这个工艺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:因为需要选择高质量的高粱原料,不能粉碎,所以出酒率自然不高,所以要经过两次加料、七次提酒、八次发酵,九蒸,一年一个生产周期,然后存放三年以上。此工艺酿制的酱香型白酒,酱汁醇厚,酒体饱满,酒质浓郁。
碎沙工艺
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沙子就是沙子,其实不然,这里的沙子是指高粱及其辅料。粉碎过程中的高粱需要全粉碎,酒的产量自然就增加了。所以,在酿造的过程中,要喂两次,但也没要取酒七次那么麻烦,只取两三次即可。与真的酱香白酒相比,这种方式生产的白酒薄,但也容易品尝。因此,刚接触酱香白酒的人容易接受这种口味,许多中档的茅香白酒都采用这种技术。
翻砂工艺
所谓制砂酒,就是在废弃的酒糟中,经过九次蒸煮后,加入一些新原料和药曲制成的白酒。这种酒出品率高,所以生产周期短,质量相对较差。很多品牌的低端酒都属于这种工艺。
沙窜过程
沙窜过程又称香窜过程。这个过程是在经过九次烹饪后丢弃的酒糟中加入食用酒精而获得的。这种酒成本低,质量差,达不到酱香白酒的标准,因此被淘汰。
不同的温度会影响白酒香气成分的挥发和白酒在口中的扩散速度,势必影响白酒的风味和口感。味觉在21°C-31°C时比较,低温会使舌头麻木,高温会引起舌头产生痛感。人们对味觉的感知与温度有很大关系,例如,甜味在37°C时味道佳,而苦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。
当温度高于35℃时,大脑优先处理“热”信息,其他味觉的体验减少,在15°C到35°C之间,甜、苦、鲜味会分明。白酒中含有上千种微量物质,温度对其口感和风味影响大。白酒的饮用温度应在21°C至35°C之间,对白酒进行感官评价时,白酒的温度在18℃到25℃之间。18℃-35℃之间,白酒风味佳。通常在18℃到25℃之间品尝白酒为佳。
白酒的储存温度一般为低温,在20度到0度之间,相对湿度在70%左右。白酒如果密封好,可以长期存放,而且存放的时间越长,酒的香气越纯,避免日晒和受热。刚生产出来的白酒的味道并不像保存时间那么长,而且每种白酒的味道都不一样。
储存酒的环境全年都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。夏天很热,冬天很冷,白酒在贮藏过程中,在陈酿过程中,受到太多外界的影响,尤其是温度和湿度的影响,使酒发生剧烈的变化。因此,贮藏环境对酒的品质影响很大。
(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